第25章
林彩蝶:“我这就做饭,这还有条傻呆,我做个鱼片汤。”
林卫国没说啥,就是帮着把柴抱到灶口处。
林彩蝶:“我来就行。”
林卫国也没走,在那站着问道:“你要买什么手表,要是差钱我给你添点。”
林彩蝶抬头看了自己爹一眼,笑了下说道:“不用,我也攒了点,等回头看到了再买。”
现在买手表,大多数都要去县里,乡上供销社货少,很少能碰到。
当然偶尔也有巷子里那些货郎卖的。
此货郎可不是那种走街串巷买点麦芽糖或者豆腐的,这些都是卖那种稀有货物的。
电子表、皮鞋、磁带等等。
当然来源嘛,都是走私过来的。
80年代初的时候,沿海就开始了走私狂潮。
暴利刺激的沿海人两眼放光,看到别人赚的盆满钵满的哪能受得了。
最疯狂的时候达到了工人弃工,农民弃农、渔民弃农、教师弃教的情形。
大家疯了一样的投入到走私大潮中,一条小木船都敢划到远海接货。
这年代催生了很多富豪,但也抓住了更多的罪犯。
还有很多人在争抢货物中永远的葬身大海。
玩这个是暴利,但是风险也大,林彩蝶印象中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就会有一波严打。
当然这些和她也没有太大关系,她自己没必要参与进去。
她有印象,现在村子里就有人在更南边做走私,等到明年,渔人湾这边也有走货船偷偷靠岸。
得益于走私盛行,电子表在沿海倒是不难购买,不过价格也不低,一块也要10块钱。
这东西真实来看,也就是看个时间,林彩蝶还没考虑好。
毕竟这时候要是买块上海表或者宝石花,留到几十年后或许还能值点钱。
第34章 王书记
林彩蝶没考虑清楚自己要买什么样的手表。
当然买机械表也不是为了那点升值,主要就是纪念,还有就是戴的时间久一点。
不过买电子表也没啥,反正目的就是看时间。
关键是省钱,现在的机械表,最次的也要100多,好一点的就200块朝上,电子表10块钱就能买一块,何乐而不为。
摇摇头把这些想法放下,林彩蝶手脚勤快的杀鱼做法。
鱼片汤,也是林彩蝶后世小饭店的拿手菜之一,她会根据天气、气候看做什么味的。
若是冬天,做个酸辣味的有热乎又驱寒,现在这个天气,做鲜汤就挺好。
又热了咸鱼,做了米饭,晚饭就成了。
在海边,大家桌上最不缺的就是海鲜了。
不止是鱼,像是各种蛤蜊、海瓜子、海螺等等,搭配着吃,一年四季也不缺。
林卫国现在对林彩蝶做饭的手艺就很是赞赏。
‘你这鱼片汤做的好,昨天的红烧肉也好吃,没感觉似的,怎么就这么会做饭了。’
林彩蝶:“都是那些调料,就是先后顺序的事,我就是凭着感觉做的。”
林卫国:“你这手艺这么好,也不知道将来会便宜谁。”
说完才觉得不妥,毕竟刚刚退婚。
他一脸尴尬的看着闺女。
林彩蝶则完全不在乎的样子,还能玩笑似的说道:“不然我就不嫁了,就在家给爹你做饭,这样也不会便宜外人。”
“就会瞎说。”林卫国说了一句后也不再说了。
吃过了饭,拿过一边的“友谊”烟,林卫国叼上一支,然后拿火柴划着,陶醉的吸上一口。
林卫国抽烟,但是都是丰产、友谊这种几分钱的,偶尔有一包贵一点的,都是放到柜子里等有客人来了,或者重要时刻才会拿出来。
林彩蝶收拾了碗筷,又洗了手,然后拿出脏衣服泡在盆子里。
林卫国这时候坐在小板凳上抽烟,这时候,家里来人了。
来的是村书记,戴着个大黑眼镜。
书记姓王,以前曾经参加过半岛战争,瞎了一只眼睛。
林彩蝶小的时候特别怕他,不只是林彩蝶,村子里的小孩子就没有不怕的。
毕竟那外形就吓人。
但是等长大了,就会发现,这人是真的很好,也是真的为大家着想的那种。
上辈子林彩蝶自己过的时候,王书记就没少照顾她,包括低保、慰问啥的,都给过她。
林彩蝶起身给倒了一碗水,才又回到房间,外边留给大人说话。
王书记过来是要集资修妈祖庙,家家户户摊钱。
“老林啊,村委开会讨论了, 把妈祖庙修一下,一家5块钱。”
王书记也不废话,上来就直接表明来意。
林卫国二话不说就掏钱。
妈祖在渔村是忠诚的信仰,渔民都迷信,毕竟海上啥事都能遇到。
大多数渔民出海前都会到妈祖庙前烧上一炷香。
村子里的妈祖庙在动乱时代遭到破坏,现在就是一个小破房,里边供着妈祖像。
其实很多渔民都说过,这庙也该修了。
这次掏钱,林卫国很痛快,相信其他人家也痛快。
大家都是靠海吃海,在海上讨生活,怎么能少了妈祖的庇佑。
王书记接过钱,然后拿出一个本子,登记上林卫国的名字。
林卫国看写上名后,拿出烟给书记递上一根,两人在那吞云吐雾的。
抽了两口,王书记说道:“对了,有个事跟你知会一声,乡里的捕捞队不是解散了吗,有五艘船,都要卖,你要是有心就提前准备钱,估计也就这个月的事。”
“真的,有没有说多少钱?”林卫国直接问道。
他实在是心动,这船是柴油机船,都是18米以上的大船。
这种船能跑的远一点,近海资源肯定没有远海的多。
真正的渔民,谁又不想要一艘大船。
村书记:“估计得2000多吧,具体多少还没说,我就是前两天去乡里开会才知道的。”
林卫国:“王书记你帮着打听一下,具体什么时候卖,我还真想买上一艘。”
这种船二手的比新船划算,捕捞队的船本身也挺新。
新买的贵不说,还要等,这船买了就能直接用。
王书记:“你亲家不是在乡里吗,让他也给你问着点,毕竟县里还有一半话语权呢。”
捕捞队的所有权是乡里一半,县渔业局一半。
都是大生产时代下的产物。
县渔业局和下边各乡镇有很多渔业队,大大小小的,这次要是都卖,估计有很多人都会心动。
现在个人手上有柴油机船的也有,前海村就有一家,人家的鱼获比小木船强多了。
王书记抽了最后两口烟,丢地上用脚踩灭,端起碗喝了两口水,站起身来。
“行了,这个事我给你盯着点,你自己也上点心,我还要去别人家收钱,走了。”
等他走后,林彩蝶才出来。
刚刚她也听到了,而且也想起前一世,好像渔业队的船就是2000卖的。
当时林卫国可没买到,还后悔了好一阵子。
“爹,你真想买船?”
林卫国:“是想买一艘,难得遇到大船啊。”
大船安全、能拖网、走的还远,捕的又多。
谁不想要啊。
尤其是林卫国以前就在渔业队干过。
林彩蝶:“家里的钱够吗?”
林卫国:“全部拿出来可能还差点,还好前两天遇到大鱼群了,不然凑都不好凑。”
林彩蝶:“我这差不多有100块,回头拿给你。”
林卫国吸了一口烟,然后点点头:“行。”
林彩蝶回房间拿钱,给了林卫国后,就去洗衣服了。
林卫国自己在屋子里算计着还差多少。
家里的钱都是杨三妹拿着,林卫国也不知道具体的数,也就估计个大概。
不过,对于大船的向往,已经在老林同志心中扎根了。
林彩蝶洗完衣服,拿到外边的绳子上晾好,看了一眼父亲那边,发现还有灯光,也没管,自己回房间了。
关好门,再次进入空间,林彩蝶开始在那个山窟内收拾。
她早发现了,在空间里休息更容易恢复精力,就想着多在这里睡,反正也没谁知道。
现在难的是,这里缺少一张床。
第35章 深海
林彩蝶想着去哪整张床,不能总在光地上睡啊。
现在太简陋了,就是有几把稻草,还是她早先收进来的。
整理了一下稻草,又在上面铺了个毯子,林彩蝶就躺在了上边。
心里却盘算着怎么快速的把需要的床和其他东西凑齐。
本来她还打算买的,不过这年代买床都是找人做,得等。
现在把钱给林卫国了,那就得再卖鱼赚钱。
当然,对于卖鱼赚钱的事她倒是不担心,有海珠在,肯定不会差了。
不过也不会太过放肆,这时候鱼价便宜,很多鱼根本卖不上价,她的打算是赚够花的,再能存下点就行,剩下的,宁肯放到空间海里养着。
林卫国没说啥,就是帮着把柴抱到灶口处。
林彩蝶:“我来就行。”
林卫国也没走,在那站着问道:“你要买什么手表,要是差钱我给你添点。”
林彩蝶抬头看了自己爹一眼,笑了下说道:“不用,我也攒了点,等回头看到了再买。”
现在买手表,大多数都要去县里,乡上供销社货少,很少能碰到。
当然偶尔也有巷子里那些货郎卖的。
此货郎可不是那种走街串巷买点麦芽糖或者豆腐的,这些都是卖那种稀有货物的。
电子表、皮鞋、磁带等等。
当然来源嘛,都是走私过来的。
80年代初的时候,沿海就开始了走私狂潮。
暴利刺激的沿海人两眼放光,看到别人赚的盆满钵满的哪能受得了。
最疯狂的时候达到了工人弃工,农民弃农、渔民弃农、教师弃教的情形。
大家疯了一样的投入到走私大潮中,一条小木船都敢划到远海接货。
这年代催生了很多富豪,但也抓住了更多的罪犯。
还有很多人在争抢货物中永远的葬身大海。
玩这个是暴利,但是风险也大,林彩蝶印象中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就会有一波严打。
当然这些和她也没有太大关系,她自己没必要参与进去。
她有印象,现在村子里就有人在更南边做走私,等到明年,渔人湾这边也有走货船偷偷靠岸。
得益于走私盛行,电子表在沿海倒是不难购买,不过价格也不低,一块也要10块钱。
这东西真实来看,也就是看个时间,林彩蝶还没考虑好。
毕竟这时候要是买块上海表或者宝石花,留到几十年后或许还能值点钱。
第34章 王书记
林彩蝶没考虑清楚自己要买什么样的手表。
当然买机械表也不是为了那点升值,主要就是纪念,还有就是戴的时间久一点。
不过买电子表也没啥,反正目的就是看时间。
关键是省钱,现在的机械表,最次的也要100多,好一点的就200块朝上,电子表10块钱就能买一块,何乐而不为。
摇摇头把这些想法放下,林彩蝶手脚勤快的杀鱼做法。
鱼片汤,也是林彩蝶后世小饭店的拿手菜之一,她会根据天气、气候看做什么味的。
若是冬天,做个酸辣味的有热乎又驱寒,现在这个天气,做鲜汤就挺好。
又热了咸鱼,做了米饭,晚饭就成了。
在海边,大家桌上最不缺的就是海鲜了。
不止是鱼,像是各种蛤蜊、海瓜子、海螺等等,搭配着吃,一年四季也不缺。
林卫国现在对林彩蝶做饭的手艺就很是赞赏。
‘你这鱼片汤做的好,昨天的红烧肉也好吃,没感觉似的,怎么就这么会做饭了。’
林彩蝶:“都是那些调料,就是先后顺序的事,我就是凭着感觉做的。”
林卫国:“你这手艺这么好,也不知道将来会便宜谁。”
说完才觉得不妥,毕竟刚刚退婚。
他一脸尴尬的看着闺女。
林彩蝶则完全不在乎的样子,还能玩笑似的说道:“不然我就不嫁了,就在家给爹你做饭,这样也不会便宜外人。”
“就会瞎说。”林卫国说了一句后也不再说了。
吃过了饭,拿过一边的“友谊”烟,林卫国叼上一支,然后拿火柴划着,陶醉的吸上一口。
林卫国抽烟,但是都是丰产、友谊这种几分钱的,偶尔有一包贵一点的,都是放到柜子里等有客人来了,或者重要时刻才会拿出来。
林彩蝶收拾了碗筷,又洗了手,然后拿出脏衣服泡在盆子里。
林卫国这时候坐在小板凳上抽烟,这时候,家里来人了。
来的是村书记,戴着个大黑眼镜。
书记姓王,以前曾经参加过半岛战争,瞎了一只眼睛。
林彩蝶小的时候特别怕他,不只是林彩蝶,村子里的小孩子就没有不怕的。
毕竟那外形就吓人。
但是等长大了,就会发现,这人是真的很好,也是真的为大家着想的那种。
上辈子林彩蝶自己过的时候,王书记就没少照顾她,包括低保、慰问啥的,都给过她。
林彩蝶起身给倒了一碗水,才又回到房间,外边留给大人说话。
王书记过来是要集资修妈祖庙,家家户户摊钱。
“老林啊,村委开会讨论了, 把妈祖庙修一下,一家5块钱。”
王书记也不废话,上来就直接表明来意。
林卫国二话不说就掏钱。
妈祖在渔村是忠诚的信仰,渔民都迷信,毕竟海上啥事都能遇到。
大多数渔民出海前都会到妈祖庙前烧上一炷香。
村子里的妈祖庙在动乱时代遭到破坏,现在就是一个小破房,里边供着妈祖像。
其实很多渔民都说过,这庙也该修了。
这次掏钱,林卫国很痛快,相信其他人家也痛快。
大家都是靠海吃海,在海上讨生活,怎么能少了妈祖的庇佑。
王书记接过钱,然后拿出一个本子,登记上林卫国的名字。
林卫国看写上名后,拿出烟给书记递上一根,两人在那吞云吐雾的。
抽了两口,王书记说道:“对了,有个事跟你知会一声,乡里的捕捞队不是解散了吗,有五艘船,都要卖,你要是有心就提前准备钱,估计也就这个月的事。”
“真的,有没有说多少钱?”林卫国直接问道。
他实在是心动,这船是柴油机船,都是18米以上的大船。
这种船能跑的远一点,近海资源肯定没有远海的多。
真正的渔民,谁又不想要一艘大船。
村书记:“估计得2000多吧,具体多少还没说,我就是前两天去乡里开会才知道的。”
林卫国:“王书记你帮着打听一下,具体什么时候卖,我还真想买上一艘。”
这种船二手的比新船划算,捕捞队的船本身也挺新。
新买的贵不说,还要等,这船买了就能直接用。
王书记:“你亲家不是在乡里吗,让他也给你问着点,毕竟县里还有一半话语权呢。”
捕捞队的所有权是乡里一半,县渔业局一半。
都是大生产时代下的产物。
县渔业局和下边各乡镇有很多渔业队,大大小小的,这次要是都卖,估计有很多人都会心动。
现在个人手上有柴油机船的也有,前海村就有一家,人家的鱼获比小木船强多了。
王书记抽了最后两口烟,丢地上用脚踩灭,端起碗喝了两口水,站起身来。
“行了,这个事我给你盯着点,你自己也上点心,我还要去别人家收钱,走了。”
等他走后,林彩蝶才出来。
刚刚她也听到了,而且也想起前一世,好像渔业队的船就是2000卖的。
当时林卫国可没买到,还后悔了好一阵子。
“爹,你真想买船?”
林卫国:“是想买一艘,难得遇到大船啊。”
大船安全、能拖网、走的还远,捕的又多。
谁不想要啊。
尤其是林卫国以前就在渔业队干过。
林彩蝶:“家里的钱够吗?”
林卫国:“全部拿出来可能还差点,还好前两天遇到大鱼群了,不然凑都不好凑。”
林彩蝶:“我这差不多有100块,回头拿给你。”
林卫国吸了一口烟,然后点点头:“行。”
林彩蝶回房间拿钱,给了林卫国后,就去洗衣服了。
林卫国自己在屋子里算计着还差多少。
家里的钱都是杨三妹拿着,林卫国也不知道具体的数,也就估计个大概。
不过,对于大船的向往,已经在老林同志心中扎根了。
林彩蝶洗完衣服,拿到外边的绳子上晾好,看了一眼父亲那边,发现还有灯光,也没管,自己回房间了。
关好门,再次进入空间,林彩蝶开始在那个山窟内收拾。
她早发现了,在空间里休息更容易恢复精力,就想着多在这里睡,反正也没谁知道。
现在难的是,这里缺少一张床。
第35章 深海
林彩蝶想着去哪整张床,不能总在光地上睡啊。
现在太简陋了,就是有几把稻草,还是她早先收进来的。
整理了一下稻草,又在上面铺了个毯子,林彩蝶就躺在了上边。
心里却盘算着怎么快速的把需要的床和其他东西凑齐。
本来她还打算买的,不过这年代买床都是找人做,得等。
现在把钱给林卫国了,那就得再卖鱼赚钱。
当然,对于卖鱼赚钱的事她倒是不担心,有海珠在,肯定不会差了。
不过也不会太过放肆,这时候鱼价便宜,很多鱼根本卖不上价,她的打算是赚够花的,再能存下点就行,剩下的,宁肯放到空间海里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