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第90节
  不过他没怀疑俞家人别有用心,因为从源头上安和帝就知道不可能。
  他是被亲信背叛才落单,然后山崩,不得已跳河保命,跳到水里的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能漂到哪里。
  以俞家俞老三的人脉和能力,如果真的有本事算出他落在哪里并救了他,那安和帝也认了。
  “你们好,多谢你们救了我,我叫…安民,家住京城,本是来游玩,半路遇见劫匪,不得已保命跳了河,真是多亏你们,不然我今天怕是……”
  安和帝说到这不免悲从心来,能指使他亲信背叛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不论是谁都让他心里难受。
  “安老哥,你也别难过了,不若跟我们一起进城,到时候看是找驿站还是镖行给家里人带个信儿,报个平安。”
  俞三郎笑得一脸真诚的安慰对方。
  多待待好啊,多待待不就熟了吗?熟了往后就好办事儿啊。
  安和帝经历了乱世,起事,开国,又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自然不会为这点情绪所累,听了俞三郎的话也跟着笑。
  那就处处,处处看俞家这父子三个是不是真的那么聪慧又有趣,若真有本事,提一提用也不是不行。
  至于家里……不急,反正那几个臭小子总归要找过来的。
  两个大人各怀鬼胎,俞红豆看了自家哥哥一眼,眯了眯眼睛,对方回了她一个挑眉。
  ……
  “等等,我棋子还没落下呢!”白胖的老者手里捏着一颗黑色帽子尖尖帽形状的棋子嚷嚷。
  “安伯伯,你不能这样!”俞红豆气得使出久违的白眼必杀技。
  这人真的是皇帝吗?怎么玩个跳棋还带悔棋的呢?!
  “丫头,这个是俞旺斋今年要上市的新玩具吗?”安和帝对俞红豆的抗议恍若未闻,拎着棋子落定后,转移话题。
  俞红豆“哼”了一声,才小声回答:“不是,我打算明年春天上市。”
  去年两个师父各自整寿,俞红豆前面送了闻道之跳棋,后脚又送了飞行棋给墨守归,一点没偏向。
  师徒三个经常拉着俞松大战一场,但这个玩具却暂时没上市。
  俞红豆打算攒够了库存,明年开春再借科考的东风带一波货。
  安和帝了然,禁不住夸赞:“你这孩子脑瓜真好使,那现在拿出来,就不怕我回去偷了你这个主意?”
  “有什么可怕的,俞旺斋好玩的东西多了去了,将来只会更多,用一样东西看清一个人,就当破财消除花钱买教训呗~”
  俞红豆真不带怕的,且不说那本三分之一都没用上的玩具大全,只她脑子里的玩具,也够俞旺斋做个五六七八年的。
  何况……茨沟村的徐达和曹家已经找到他们那个失踪先祖的线索了。
  说来这还是那把徐夫人匕首的功劳,曹家和徐达的诚意十足,俞三郎哪怕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当官当的很好,也没忘记他们。
  可庆朝的事儿太过久远,宠妃陈氏的事儿也足够隐秘。
  若不是《陈妃传奇》这部戏火了,人们甚至不知道陈氏和山匪联合这出事儿。
  所以俞三郎也爱莫能助,这事儿一拖再拖,直到曹家小姑父的一个堂兄逝世,时年恰巧五十。
  俞三郎去参加葬礼回来,小心翼翼的问女儿,能不能把发现匕首的地方告诉曹家人。
  他说,这次去发现曹家老大的血变得更淡了,仔细算一算曹家老大四十有四,若真是五十而竭,怕是没几年活头了。
  俞红豆没有犹豫,只跟爹说,让爹做主,但让他小心有人贪心不足蛇吞象。
  俞三郎会意,私下找了谭白鹿,商议了一番之后,才把俞红豆发现的,位于她家那片山坡下的土匪郭金龙的宝藏的位置告诉了曹家人和徐达。
  曹家人和徐达感激万分,带着全村人偷偷挖了八个夜晚,才叫深埋于底下的土匪头子郭金龙的宝藏浮现。
  可出乎俞红豆预料的,这笔宝藏只有四个箱子,一箱金子,一箱古董,一箱珠宝已经零落成泥,还有一箱,里面藏着一件神奇的东西。
  第170章 一畦萝卜一畦菜
  这件神奇的东西,俞红豆至今没有见到真面目,因为曹家人发觉,他们靠近这个东西,身体就会变得轻松。
  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徐达确认这个东西能够延缓曹家血液变黄的速度,所以那个东西暂时放到了茨沟村。
  俞红豆只知道,俞三郎他们还在这个装着不知名东西的箱子里找到了曹家先祖曹云留下的线索。
  徐达只破解了一点内容,翻译出来就是:“天星降,山崩地陷,浓烟似火,登高远眺,红光冲天不可正视……”
  只看描述,好似是说天上降下流星,引发山火,俞红豆猜测这个降下来的流星大概是有蹊跷。
  具体是怎样,俞红豆不敢妄下定论,反正商城升级的任务也没有时效,她对眼下的生活还算满意,也没那么着急去探究真相。
  “哈哈,你这丫头豁达,我家那几个要是有你这样的性子就好了。”安和帝十分欣赏眼前豁牙的小姑娘。
  他至今活下来五子六女,各有各的毛病,没有一个通透豁达的,这让安和帝头疼不已,开国容易守国难呐。
  “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家的乖,这大概是有些人的通病。”俞红豆可不把他这话当真,但不妨碍她吹自家爹娘。
  “我爹娘就不一样,我爹娘觉得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俞红豆摇头晃脑,得意洋洋。
  “……”安和帝难得词穷,他确实没见过比眼前这个小姑娘更脸皮厚的了。
  不过这种被宠爱出来的厚脸皮,有几个人不羡慕?
  “噗嗤~”俞三郎本来在旁边默默的翻书来的,听到这一老一少的话题告一段落,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
  “老哥,咱们村里有一句老话,一畦萝卜一畦菜,自己的孩子自己爱。”
  “孩子有时候很敏感,你夸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但别踩一捧一,否则给自家孩子压力的同时,也是给别人家的孩子找不痛快。”
  俞三郎还不知道什么叫天家无父子,也真是无心教导人家怎么当爹,不过就是话赶话。
  安和帝听了俞三郎这话一愣。
  类似的话不是没人说过,他都以为那是对皇子皇女的阿谀奉承,可在当前的情况下,仔细一品,却不得不深思。
  他心里最愁的事儿,谁也不知,他不怕没有贤明的儿孙。
  因为他有贤臣,最起码能保他启国江山三代无忧,怕就怕儿孙无能还妒忌贤能。
  “爹,红豆,咱们就在城里住下吧,听说今儿城里富户过寿,挂花灯唱戏摆流水席呢。”窗外传来俞松的声音,打破了马车里的肃静。
  “好呀!我还没见过流水席,咱们能去吃吗?”俞红豆一听流水席顿时来精神了,抢在她爹跟前就同意了。
  流水席这玩意儿不就是无成本自助吗?虽然不能点菜,但量大管饱。
  没想到这远宁县竟然有这么有钱的人,果然是有矿啊。
  “远宁县产玛瑙,早年乱世,这些人偷着挖了不少矿,这些年太平了,骄奢之气再起,珠宝玉石这些价钱也跟着疯涨,可让他们挣了不少钱。”
  安和帝脸色不太好的点评了一句,心里愤愤,可恨这些人有钱豪奢的摆流水席过寿,却偏偏哭穷缴不上税。
  他那边恨私矿杜而不绝,那边父女俩却商量着,要不要趁机买点玛瑙。
  “要是有上好的红玛瑙,咱们买几件备着,将来给你们成亲用。”俞三郎小声跟女儿商量,丝毫不顾忌女儿才十岁这个事实。
  “我看行,哥这次要是中举了,是不是就该成亲了?不然考状元的时候叫人榜下捉婿可怎么办。”俞红豆赞同的点头,操心起她哥的婚事来。
  俞松今年二十了,从五年前开始就不停的有人给他说亲,不过都被俞三郎以孩子要专心读书给拒绝了。
  “你就这么有把握你哥能中?”安和帝冷眼旁观,给俞红豆泼冷水。
  “那必须地啊,我哥虽然学习时间没那么久,但他聪明且运气好。”俞红豆对自己哥哥有种盲目的自信。
  安和帝张嘴欲再呲她两句,看看俞三郎到底没说话,他还寄人篱下呢,话说得过了,他怕被赶下马车。
  说话间,马车进了城,俞红豆不再搭话,蹭到窗户边,撩着窗帘往外看。
  远宁县不愧是有名的富裕县城,从崭新的城门,到城内宽阔的青石路都让俞红豆耳目一新。
  交过了车马进城费,马车一路顺畅前行。
  俞红豆点了点头,这才有点县城的样子,不过照比这几年在谭白鹿管辖的武安县,还是差点意思。
  五年的时光,谭白鹿已经到任期一次,得了“嘉”字评语的他只要想,立马就能升职或者调离这个偏远的县城。
  不过谭白鹿推拒了,只说自己才熟悉武安县的风土人情,有些事还没来得及做,便又留任了一期。
  这几年从城外到城内,整个武安县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从桃源村开始的药材种植,很快辐射了周边其他村子。
  为了避免有人为获利不种粮食改种药材,也怕有人开垦山林不种药材种粮食,这方面谭白鹿想了不少政策。
  包括严厉的山林种植制度,村子之间互相轮流巡逻监督等等,索性现在老百姓朴实且惧怕朝廷,虽然有耍滑头的,但问题都不大。
  整个武安县因为种植药材开始富裕起来,城里城外的基础建设,比如路、桥、卫生情况开始逐渐提升。
  额外还建了善堂收留流浪者,成年的给安排活计,未成年提供一日两餐和住宿。
  俞红豆趁机出面,以俞旺斋的名义,定期举办培训,只要感兴趣的都可以来学习,有简单的木工、泥瓦匠、刺绣,读书认字等技能。
  学习能力佼佼者,俞旺斋甚至给出了聘书,让其加入工坊。
  现在武安县不仅有宽阔的马路,甚至还分了车马道和行人道,卫生上增加了公厕和垃圾集中处。
  流浪者们被编入了清洁队,负责打扫城市卫生,每个月都有月例可领。
  武安县的变化,像极了某个穿越的基建玩家,从一座小破城慢慢的建设拓展自己的地盘。
  女主田满满都不禁怀疑这位县太爷会不会也是一个“老乡”。
  可俞红豆知道不是,谭白鹿这些决策中多少有她一点点的影子,但绝对不占大头。
  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谭燕临给俞红豆寄过来的一本手抄小说《大夏传奇》。
  第171章 热闹的远安县城
  这几年俞红豆跟京城那三位联系的不是很勤,但交情却未随着时间和年岁的增长而变淡。
  有时候笔友比起现实中的友谊更加长久。
  当然,这也跟三个公子哥身上没什么讨人厌的架子和品性有关。
  之前俞红豆还是给他们三个人写一封信。
  等到谭蒙骜第一个单独写信过来诉苦,说他的玩具被自家爷爷抢了,说他的玩具被皇帝抢了,说他的卖的玩具都卖光了……
  之后就是谭狼曋,他一开始没写信,只是给她寄了一堆吃的,给旺旺寄了一堆吃的玩的,还寄了一套马鞍和马鞭。
  写信是从俞红豆跟墨老师改造马车之后开始的,他问她车上的马灯是怎么想出来的,能不能改造一下,更适用骑马的时候用。
  马灯这种东西在后世不稀奇,至于骑马时候用,弄个架子固定不就完了,就像古早自行车上的车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