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田文签到致富 第17节
  俞三郎看女儿跟爹一起从正房走出来,惊讶却没多问,只报告当下情况。
  “嗯,今儿我叫你大哥带着榛子和栗子把你那块地也锄了,明儿再找村长借犁耙把地趟一趟,叫你娘带着你大嫂二嫂他们帮你把种子种下去。”俞老爷子也不是分家之后就完全不管儿子了。
  “哎,谢谢爹,今儿我买了不少肉菜,晚上叫慧茹两道菜犒劳大哥和侄子们。”俞三郎一愣,看了一脸淡然的爹一眼,随即便笑了。
  俞老爷子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两个儿子赶紧去忙。
  俞红豆趁着她爹和她爷说话的功夫,已经把纸包送回房,窜到门外的牛车前了。
  “二伯,咋这些东西呢?”本想蹭个牛车也跟着去宅基地看热闹的俞红豆,发现自己根本上不去。
  “正赶上做缸的老许家分家,好多缸都处理换钱,我跟你爹瞧着能用都买了。”俞二郎显然有点高兴,话都跟着多了。
  “啊,这样,那二伯我先往宅子那边走,你们在后面跟上啊。”俞红豆想了想决定来次单独的步行之旅。
  俞二郎眼中,孩子都是放养着就长大了,对俞红豆的话自然没什么意见。
  俞三郎那边把买来的肉菜交给妻子,又让她拿了扁担木桶、刷子抹布和木盆等零碎,准备到宅基地那边搭棚子洗缸。
  俞红豆趁着这个机会出了大门。
  从她家到村长家的签到点,多了几个,也消失了几个。
  赌徒麻赖子的赃物不见了,张三的私房钱也不见了,却多了老鼠洞、蚂蚁窝,甚至还有黄大仙洞这些。
  虽然俞红豆也很好奇在蚂蚁窝和黄大仙洞里能签到点啥,但无奈点数有限。
  小仓鼠属性的她早就下了决心,坚决不让签到点数少于两位数,以免遇见心动的签到地点应对不足。
  她走的是白天许氏带她走的南泉眼那条路,路上没遇见什么人,这会儿大家基本都在地里刨地。
  这边地一年两熟,多种黍米和玉米。
  黍米就是小米,成熟周期大概在一百天左右,玉米成熟大概要一百二十天左右,这也是俞红豆否决了自己所处地理为东北的原因之一。
  现在是三月,正是抢种黍米的时候,晚一天,可能就影响后续的玉米种植和收获,所以才叫村里人这般紧张。
  这也是俞三郎直接到城里找泥瓦匠的原因,他自家的地差几天,少收获点不怕,大不了买粮食,但许多人家差几口粮食就得挨饿。
  这会儿地里的玉米根要刨出来,然后把地趟平,好种小米。
  路过南泉眼,俞红豆惋惜一下,也不知道井里藏着的签到地点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天日。
  她前脚刚到宅基地,她爹和二伯的牛车就到了,俞三郎和俞二郎开始卸东西,她舅舅也听见声音往这边来了。
  俞红豆看到大缸有两个,大缸里套着中号缸,中号缸里又套着小缸,旁边空余地方,又放有大小陶罐若干。
  她凑到陶罐跟前,也是大小都有,甚至还有几个巴掌大迷你的。
  俞红豆猜测着这应该是调料罐,孰料她爹走过来,直接把这几个罐子给她了。
  “老许家说这是孩子练手做的,你拿去玩吧。”说完俞三郎又去忙。
  俞红豆盯着小罐子笑,做肥皂的家伙什这可不就来了么。
  俞红豆眼看着她爹和她二伯忙忙活活,一座三米来长的草棚,还有两个简陋的灶台就这样建成了,然后她舅撸着袖子刷缸,她爹和她二伯挑水一一把缸填满。
  这些做完,宅地基这边就不能离人了,
  虽然村里人大多质朴,可哪里都有老鼠屎,总有那么几个见不得别人好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见着这边收拾差不多,俞三郎让小舅子在这看一会儿,赶着牛车带着二哥和女儿先回去。
  他要把妻子和家里买的锅具什么拿过来,然后让二哥去送还牛车。
  “回头还得买个牲口,不然去哪干啥都不方便。”俞三赶着车有感而发。
  新家建成还得添置物品,往后进城怕也频繁,总不能次次朝人借。
  “嗯,等盖完房子,我也买头牛去。”俞二郎点头,别的不说,有了牛,趟地就省事儿了。
  俞红豆跟着点头,在信息不发达的时候,赶路就极为重要,君不见多少信息延误造成的大患。
  俞家这边忙的热火朝天,县城里的俞松这会儿也不轻松。
  他正带着他爹送来的那颗夜明珠在县太爷谭白鹿还有三个年轻的谭公子跟前献宝。
  第35章 一颗珠子的故事
  俞松跟他爹的意思一样,这颗看上去就宝贝的珠子不能留在家里。
  他们小门小户,没有能力保护好不说,还可能为此遭祸。
  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把珠子埋藏起来,从此不提不念,那跟扔了有啥区别……还不如把珠子拿出去换好处。
  只要他爹跟他站得高了,往后这样的珠子不敢说,但珍珠翡翠这些总归能让娘和妹妹戴出来才是。
  这一点,俞三郎和俞松不愧是父子,都觉得能让人看见的好,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说要献宝,但也该分怎么个献法,大赤赤的走到县太爷跟前说,太爷我有个宝贝,不仅傻,还显得很廉价。
  关键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要价的主动。
  俞松走出家门没多些日子,学识和心眼在眼界的开阔下嗖嗖的往上涨。
  他去了师爷的房里,求师父帮忙掌掌眼,看看这颗珠子是否有什么来历,价值几何。
  他当然知道这种小把戏在师爷眼里不值一提,但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的,这就是俞松的小心机。
  师爷只看了珠子一眼,就带着俞松到了谭白鹿跟前,凑巧的是,另外三位公子也在。
  “你说这珠子是你妹妹在河边捡到的?”谭七郎蒙骜有些怀疑的问到。
  俞松点头应是,他也怀疑过,但自家妹妹从小运气就挺好的。
  以前出门还捡到过野鸭蛋,还有一次,鱼直接从河里蹦到她跟前了,所以对上次妹妹捡到二两银子的事儿,他才没那么惊讶。
  俞红豆不知道她哥这么想,如果知道了肯定要翻白眼。
  她的记忆中,那次捡的根本不是野鸭蛋,而是邻居张三家里的鸭子在外下的蛋。
  当时小红豆眼睁睁的看着鸭子跑到草丛里下的蛋,趁着领她出门的胡桃不注意,小红豆偷偷跑过去藏起来的。
  还有那鱼直接蹦到她跟前更扯蛋,那是因为下雨河水涨了,鱼缺氧跳出水面不小心跳过头,蹦到地面上了。
  “……你这妹妹有点运气在的。”谭七郎目光扫向五哥谭白鹿,见他只和十一两个兴致勃勃的捂着珠子看,便知眼前的俞姓少年可信。
  “老师,您看这颗珠子可有来历?”谭白鹿见珠子蕴彩盎然,所发的光晕不同于他见过的夜明珠,便求教他的师爷,亦是他的启蒙恩师。
  “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师爷捋了捋胡子,念叨完这一句,便看向谭白鹿。(来自搜神记)
  谭白鹿懵了一下,脑子里瞬间闪过一堆的书籍,不过没等他对上号,他最小的弟弟,那位谭十一郎就惊叫出来了。
  “先生是说,这是随侯珠?!”谭燕临年纪最小,正是爱看闲书的时候,刚看了搜神记,对随侯得珠的故事还印象深刻中。
  “是也非也。”师爷摇了摇头,看着谭白鹿叹了口气,转而看向俞松,见他不为自己无知而懵懂,反而一脸好学,不禁满意的点了点头。
  “从随侯得珠的故事来推断,随珠乃是虵(虵)珠,普通人不知道虵珠,都以为是蚌珠或萤石,其实虵珠在胡人那边常见。”
  师爷年轻时走南闯北,知道不少奇闻异事,这会儿就当故事给在场的学生和公子们讲。
  “这个我知道,《南部新书》上说过,西市胡人贵蚌珠而贱虵珠,虵珠者,虵所吐尔,唯胡人辩知。”谭七郎说完看向一言未发的谭九郎狼曋。
  谭狼曋点头,他幼年随父母驻居西北,那边胡人来往颇多,他也听说过一些。
  “不过虵珠并不稀有,色白而无泽,亦未曾听说发光。”谭狼曋肯定了自家七哥的说法,然后目光看向俞松。
  俞松跟这位谭九公子对上眼,不禁心里一紧,同时还有些窘然。
  从谭家这三位公子到来,他每每见到,这位九公子都不说话,他一直怀疑对方有哑疾,所以才在对方说话,且说了这么长一段话的感到惊奇。
  “传说蛇修千年成蛟,蛟口含珠,被称之为蛟珠,蛟珠是蛇用来吸收日月精华转变其自身所用的宝贝,所以能发日月之光。”师爷说完再看几个人。
  见谭白鹿谭七郎一脸的赞叹和惊异,谭九郎面无表情,谭十一郎和俞松泽满面惊疑。
  “竟是千年蛟珠么?难怪难怪!”谭白鹿盯着珠子啧啧称赞。
  谭十一郎看了先生一眼,再看看九哥和俞松,默默的对着自家五哥还有跟着点头的七哥翻了个白眼。
  师爷笑了笑,继续往下说:“实则这些都是世人胡诌,蛇能不能活千年我们不知道,但这随珠却不是蛟珠。”
  “先生,快别卖关子了,这到底是不是随珠?我还想今年老祖宗整寿,把珠子献给她老人家开心开心呢。”谭白鹿刚赞叹完蛟珠之说,就被自家老师残忍的打破了幻想,不禁有些着急。
  师爷摇了摇头,责怪的看了一眼谭白鹿,不过也没再抻着,开始说起故事来。
  “有野史流传秦皇得了随珠后,便寻了方士来,言说:此乃随侯所得千年虵珠,吾甚好奇千年之味,众人以为食蛇肉好还是此珠好?”
  “方士中有一位曾经前往域外观星,视随珠良久曰,大王若识此珠可再得,若识千年蛇肉则不可得。”
  “原来这方士在域外沙漠时,曾遇见过一种带角的蛇,这种蛇日伏夜出,在月光下会张大嘴巴,让喉咙朝天,其喉咙处有一颗虵珠,会发出光芒诱捕猎物。”
  “日积月久,蛇的生长年限越长,这颗虵珠就越大越亮。”
  “方士之言让秦皇大解,便让其带领将士前往沙漠寻求这种虵珠以充做墓室长明之物,秦兵历经千辛,终得173颗虵珠,最终选用了128颗,余下不知所踪。”
  师爷说到这停下了,再次扫向谭家的几个公子,颇有些意味深长的说了最后一句:
  “经考据,庆朝末帝曾得到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赐给宠妃,此夜明珠为那位宠妃的最爱,时常拿在手中把玩,后末帝被叛军逼出京城,逃难中,宠妃失散,那颗夜明珠也随之下落不明。”
  第36章 三房俞松前程定
  俞松有些坐立不安,自从师爷说完故事,谭家的四位公子就一直盯着他看,同时俞松自己心里也是百爪挠心,满是疑惑。
  师爷说的故事传奇他听得半懂不懂,但最后那句话里包含的意思,俞松却明白了。
  总结一下就是这颗珠子是个年代久远的宝贝,虽然不是最出名的,却也同出同源,然后通过庆朝末帝的宠妃,师爷觉得这位在逃亡中失散的宠妃很可能在桃源村周围待过。
  师爷为什么认定了宠妃失散在桃源村附近,而不是这颗珠子意外落在桃源村,这其中缘由俞松实在不知。
  此时此刻,俞松真恨自己读书太少。
  “据庆史历载,庆朝末帝宠妃陈氏生于豪商之家,入宫时曾带家资数十万两,因其受宠,末帝又赐珍奇宝物无数。”
  “末帝带宠妃逃亡,只这位宠妃的行李就有十大车,其中有多少珍宝不得而知,而末帝逃亡路线是从东都往北都。”
  谭十一郎年纪小,却看出了俞松的窘然,便出声给他解释了一下。
  俞松听明白了,忽然想到他爹跟四叔带着抓的那几个江洋大盗:“所以,这个宠妃携带的财宝很可能落在我们村附近?”
  谭白鹿到底是个靠真本事科举下来的县令,自然不会真天真,俞松想到的事儿,他早就想到了,不过他知道的内情更多,联想的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