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何书记还是先回来的,这时候,林彩蝶刚好炒完菜。
看到林卫国,何书记率先笑出声来,从刚进大门处就伸出双手,快走了几步。
“亲家公来了。”
林父也站起来,两人握了一下手。
林卫国:“亲家公下班了。”
何书记摆摆手:“坐,快坐,自己家别客气。”
他们在院子里坐了说话,看到林彩蝶在做饭,何书记就笑呵呵的说道。
“小蝶在做饭啊,这闺女手艺好,亲家你在家可是享福啊。”
林卫国也客套的说道:“这丫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透亮了,好像忽然做饭就好吃了。”
何书记:“这是孩子自己悟了。”
林卫国也是笑呵呵的,听人夸自己的孩子,就没不高兴的。
林彩蝶和杨三妹把饭菜都端到桌子上,这时何正阳也回来了。
看到老岳父和林彩蝶都过来了,他也是高兴。
坐饭桌前的时候,他还去拿酒,这时看到了放在小桌上的网兜。
“阿凤,这是爹带过来的吗?”
林彩凤点头:“嗯,把酒拿出来喝了吧,那些 点心和罐头等下让爹拎回去。”
何正阳:“这不好吧。”
林彩凤:“喝吧,一瓶酒而已。”
既然林卫国拿过来,就肯定不会再拎走,虽然本意是买给那当兵的的,现在就是看亲家的。
当然,何家不缺点心这些,林彩蝶平时家里有了也会给娘家拿上一点。
何正阳也就拿了,不过在桌上的时候,对着林卫国说道:‘爹,下次再过来,直接来,就不要买东西了。’
林卫国:“借花献佛,不要嫌弃就好。”
接着他把遇到救林彩蝶的那个军人的事说了一下。
何家父子也都理解。
酒菜上桌,大家就吃喝了起来。
吃饭的时候,林彩凤对着林父说道:“爹,你不是要找我爹有事说吗。”
两个爹在一起,她说话都是对着一个人说。
其实现在县里或者一些地方已经都是爸爸、妈妈的叫了,也就是他们渔村和乡下,还是爹娘的叫。
林彩蝶有印象,要到90年代,大家才都改过来。
其实爹娘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叫法。
何书记也看向林卫国:“亲家有事?”
林卫国点点头:“我听我们村书记说,乡里的渔业队的哪几艘船要卖,就想着买一艘,亲家你在乡里,有这方面的消息吗?”
何书记一听就笑了:“我当什么事呢,是有这个事。”
接着他给林卫国解释了一下。
“渔业队的船,原本百姓的都退回去了,现在还剩4艘,都是当时乡里和县渔业局一起买的,现在渔业队解散了,一直放着也不是事,已经确定要卖出去了。”
林卫国:“那都订出去了吗?”
渔业队的船算是二手的,价格比新船合适的多,当然,盯着的人肯定也多。
何书记:“还没,不过倒是有很多人都问了,亲家你要是真想买,那今天在这住一晚,明天我带你去乡里,先把钱交了,把名额定下来。”
林卫国:“有说多少钱?”
何书记:“说了,今天才开会定下来,一艘大马力的2200,剩下三艘都是2000。”
林卫国高兴了,手上的钱够,不过有一部分在家里放着。
“亲家,我得回去一趟,明天早上拿上钱再过来,你看赶趟不?”
何书记:“也行,不过得早点,今天定了价格,想买的明天都到了,都是先到先得。”
林彩凤插话了:“爹,你真要买大船?”
林卫国点头说道:“当然真的了,有了大船就能走远点,还能拖网,鱼获肯定不是近海能比的。”
杨三妹也愣住了,尤其是听到何书记说了船的价格后,就更不淡定了。
她可是知道家里有多少钱的,加上上次林卫国碰到鱼群的收入,也才1000多点。
她赶紧说道:“她爹,咱们这个小木船不是也挺好吗,何必买大船折腾。”
林卫国:“那是没办法的情况下,现在难得有这个机会,不买以后说不定就很难遇到了。”
杨三妹当然知道大船好,可是想到要借那么多的钱,顿时脸桌上的肉都感觉没滋味了。
林彩凤:“大船一个人可不行,你打算让娘跟你出海吗?”
林卫国:“这个再说,实在不行雇个船工也行,有船在手,能选择的就多了。”
第47章 林彩凤生子
现在整个前海村,800多户人家,一共就两条大船。
人家每天的鱼获要比他的小木船多出很多。
林彩凤似乎是看出了杨三妹的为难:“家里钱还差多少,要不要先给你拿点?”
林彩凤在何家也是管家的,家里钱都是她在管,她过日子也是把好手,何家父子倒是也相信她。
但是一般时候她也不会这样说,可是娘家要买大船,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估计得借不少钱,她也不想自己的老父亲这个年纪了还要去求人。
何正阳也说道:“是啊,爹要是差钱就说,我们先给你拿。”
说到这个,林卫国笑了。
他摆了摆手:“不差了,钱够了,就是得回去一趟。”
这下可让人不理解了,除了林彩蝶,连杨三妹都不信,家里的钱她都有数。
林卫国笑道:“小蝶钓鱼拣了一个烂木匣子,里边都是老银疙瘩,今天我俩去县里卖了,这钱加上家里这些年攒下的,买船倒是够了。”
这下可让人震惊了。
杨三妹眼睛都带光了:“老林,你说真的?”
连当家的都不叫了。
林卫国点头:“嗯,也是运气。”
他没说多少钱,也没人问出来,不过看他那样子,相信也卖了些钱的。
何书记和何正阳也觉得不可思议,还能有这好事。
这时候,国家的文物法这些还没有,在农村,捡到了就是捡到了,换钱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当然,这也是银子不那么显眼的原因,现在乡下,家家户户也都是有银镯子这些的。
就是林彩凤,也是一眼惊喜的看着林彩蝶:“你还真是好运气,回去一次还能捡到老银子。”
林彩蝶没说话,这会说话就太高调了。
何书记咳嗽了一声:“那,这个事,咱自己家人知道就行了,就不要往外说了。”
林卫国也点头:“是的,就不要传出去了。”
林彩凤:“那等下爹你骑自行车回去吧,是今晚上返回来还是明早上都能快一点。”
何正阳:“对,把自行车骑回去。”
林卫国也笑着应了。
现在船的事定下来了,他也放心多了。
当晚,林卫国骑车回去,林彩蝶就留在这了。
也算赶上了,当晚林彩凤就发动了。
林彩蝶想着上辈子自己这个外侄的出生时间,还真没想起来。
好在是这次也赶上了,一家子人送林彩凤到了卫生院。
其实这时候,大多数人家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生,也没去医院的条件。
乡里还好,有卫生院,何正阳父子也是在乎,提前就和卫生院都沟通好了。
到了卫生院,这里只有一个妇科大夫,还下班回家了。
何正阳又去家里喊。
正好林彩凤这是第一胎,也没那么快。
傍晚发动,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总算是生了出来。
林彩凤生了一个儿子,小家伙6斤8两,也算是不小了。
孩子出生后,杨三妹就拿着包被给包裹上,然后抱到外边让何家父子看。
何家父子很是激动,这下一代,现在终于出现了。
林彩蝶把提前准备好的酒酿蛋端给林彩凤,林彩凤不想吃,被杨三妹骂着起身吃了一个。
第一胎都是这样,生完就是没什么精神。
林彩蝶知道,二姐家一直到90年代才要的二胎,何正阳还因为二胎,脱去公职下海了。
没办法,计划生育就是今年开始的,而且公职人员是重点。
孩子生出来不到一小时,刚刚拉回何家,林卫国就到了,也算赶上了。
这年代没有住院一说,即便是在卫生院生产,生完也都回家。
不过船的事也是大事,办完回来再看孩子也行,林卫国只是打个照面,就跟着何书记到了乡里。
两人来的算是早的,到了大院,也是刚刚上班的时间。
何书记一脸喜意,打更的师傅看到后还问:“何书记是有什么喜事吗?”
老何书记笑呵呵的说道:“家里儿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师傅:“嘿,那可恭喜何书记了。”
何书记笑呵呵的:“好,回头给你带红鸡蛋吃。”
去办公小楼的一路上碰见熟人,何书记都是笑着主动打招呼,那股从心底的高兴很感染人。
看到林卫国,何书记率先笑出声来,从刚进大门处就伸出双手,快走了几步。
“亲家公来了。”
林父也站起来,两人握了一下手。
林卫国:“亲家公下班了。”
何书记摆摆手:“坐,快坐,自己家别客气。”
他们在院子里坐了说话,看到林彩蝶在做饭,何书记就笑呵呵的说道。
“小蝶在做饭啊,这闺女手艺好,亲家你在家可是享福啊。”
林卫国也客套的说道:“这丫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透亮了,好像忽然做饭就好吃了。”
何书记:“这是孩子自己悟了。”
林卫国也是笑呵呵的,听人夸自己的孩子,就没不高兴的。
林彩蝶和杨三妹把饭菜都端到桌子上,这时何正阳也回来了。
看到老岳父和林彩蝶都过来了,他也是高兴。
坐饭桌前的时候,他还去拿酒,这时看到了放在小桌上的网兜。
“阿凤,这是爹带过来的吗?”
林彩凤点头:“嗯,把酒拿出来喝了吧,那些 点心和罐头等下让爹拎回去。”
何正阳:“这不好吧。”
林彩凤:“喝吧,一瓶酒而已。”
既然林卫国拿过来,就肯定不会再拎走,虽然本意是买给那当兵的的,现在就是看亲家的。
当然,何家不缺点心这些,林彩蝶平时家里有了也会给娘家拿上一点。
何正阳也就拿了,不过在桌上的时候,对着林卫国说道:‘爹,下次再过来,直接来,就不要买东西了。’
林卫国:“借花献佛,不要嫌弃就好。”
接着他把遇到救林彩蝶的那个军人的事说了一下。
何家父子也都理解。
酒菜上桌,大家就吃喝了起来。
吃饭的时候,林彩凤对着林父说道:“爹,你不是要找我爹有事说吗。”
两个爹在一起,她说话都是对着一个人说。
其实现在县里或者一些地方已经都是爸爸、妈妈的叫了,也就是他们渔村和乡下,还是爹娘的叫。
林彩蝶有印象,要到90年代,大家才都改过来。
其实爹娘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叫法。
何书记也看向林卫国:“亲家有事?”
林卫国点点头:“我听我们村书记说,乡里的渔业队的哪几艘船要卖,就想着买一艘,亲家你在乡里,有这方面的消息吗?”
何书记一听就笑了:“我当什么事呢,是有这个事。”
接着他给林卫国解释了一下。
“渔业队的船,原本百姓的都退回去了,现在还剩4艘,都是当时乡里和县渔业局一起买的,现在渔业队解散了,一直放着也不是事,已经确定要卖出去了。”
林卫国:“那都订出去了吗?”
渔业队的船算是二手的,价格比新船合适的多,当然,盯着的人肯定也多。
何书记:“还没,不过倒是有很多人都问了,亲家你要是真想买,那今天在这住一晚,明天我带你去乡里,先把钱交了,把名额定下来。”
林卫国:“有说多少钱?”
何书记:“说了,今天才开会定下来,一艘大马力的2200,剩下三艘都是2000。”
林卫国高兴了,手上的钱够,不过有一部分在家里放着。
“亲家,我得回去一趟,明天早上拿上钱再过来,你看赶趟不?”
何书记:“也行,不过得早点,今天定了价格,想买的明天都到了,都是先到先得。”
林彩凤插话了:“爹,你真要买大船?”
林卫国点头说道:“当然真的了,有了大船就能走远点,还能拖网,鱼获肯定不是近海能比的。”
杨三妹也愣住了,尤其是听到何书记说了船的价格后,就更不淡定了。
她可是知道家里有多少钱的,加上上次林卫国碰到鱼群的收入,也才1000多点。
她赶紧说道:“她爹,咱们这个小木船不是也挺好吗,何必买大船折腾。”
林卫国:“那是没办法的情况下,现在难得有这个机会,不买以后说不定就很难遇到了。”
杨三妹当然知道大船好,可是想到要借那么多的钱,顿时脸桌上的肉都感觉没滋味了。
林彩凤:“大船一个人可不行,你打算让娘跟你出海吗?”
林卫国:“这个再说,实在不行雇个船工也行,有船在手,能选择的就多了。”
第47章 林彩凤生子
现在整个前海村,800多户人家,一共就两条大船。
人家每天的鱼获要比他的小木船多出很多。
林彩凤似乎是看出了杨三妹的为难:“家里钱还差多少,要不要先给你拿点?”
林彩凤在何家也是管家的,家里钱都是她在管,她过日子也是把好手,何家父子倒是也相信她。
但是一般时候她也不会这样说,可是娘家要买大船,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估计得借不少钱,她也不想自己的老父亲这个年纪了还要去求人。
何正阳也说道:“是啊,爹要是差钱就说,我们先给你拿。”
说到这个,林卫国笑了。
他摆了摆手:“不差了,钱够了,就是得回去一趟。”
这下可让人不理解了,除了林彩蝶,连杨三妹都不信,家里的钱她都有数。
林卫国笑道:“小蝶钓鱼拣了一个烂木匣子,里边都是老银疙瘩,今天我俩去县里卖了,这钱加上家里这些年攒下的,买船倒是够了。”
这下可让人震惊了。
杨三妹眼睛都带光了:“老林,你说真的?”
连当家的都不叫了。
林卫国点头:“嗯,也是运气。”
他没说多少钱,也没人问出来,不过看他那样子,相信也卖了些钱的。
何书记和何正阳也觉得不可思议,还能有这好事。
这时候,国家的文物法这些还没有,在农村,捡到了就是捡到了,换钱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当然,这也是银子不那么显眼的原因,现在乡下,家家户户也都是有银镯子这些的。
就是林彩凤,也是一眼惊喜的看着林彩蝶:“你还真是好运气,回去一次还能捡到老银子。”
林彩蝶没说话,这会说话就太高调了。
何书记咳嗽了一声:“那,这个事,咱自己家人知道就行了,就不要往外说了。”
林卫国也点头:“是的,就不要传出去了。”
林彩凤:“那等下爹你骑自行车回去吧,是今晚上返回来还是明早上都能快一点。”
何正阳:“对,把自行车骑回去。”
林卫国也笑着应了。
现在船的事定下来了,他也放心多了。
当晚,林卫国骑车回去,林彩蝶就留在这了。
也算赶上了,当晚林彩凤就发动了。
林彩蝶想着上辈子自己这个外侄的出生时间,还真没想起来。
好在是这次也赶上了,一家子人送林彩凤到了卫生院。
其实这时候,大多数人家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生,也没去医院的条件。
乡里还好,有卫生院,何正阳父子也是在乎,提前就和卫生院都沟通好了。
到了卫生院,这里只有一个妇科大夫,还下班回家了。
何正阳又去家里喊。
正好林彩凤这是第一胎,也没那么快。
傍晚发动,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总算是生了出来。
林彩凤生了一个儿子,小家伙6斤8两,也算是不小了。
孩子出生后,杨三妹就拿着包被给包裹上,然后抱到外边让何家父子看。
何家父子很是激动,这下一代,现在终于出现了。
林彩蝶把提前准备好的酒酿蛋端给林彩凤,林彩凤不想吃,被杨三妹骂着起身吃了一个。
第一胎都是这样,生完就是没什么精神。
林彩蝶知道,二姐家一直到90年代才要的二胎,何正阳还因为二胎,脱去公职下海了。
没办法,计划生育就是今年开始的,而且公职人员是重点。
孩子生出来不到一小时,刚刚拉回何家,林卫国就到了,也算赶上了。
这年代没有住院一说,即便是在卫生院生产,生完也都回家。
不过船的事也是大事,办完回来再看孩子也行,林卫国只是打个照面,就跟着何书记到了乡里。
两人来的算是早的,到了大院,也是刚刚上班的时间。
何书记一脸喜意,打更的师傅看到后还问:“何书记是有什么喜事吗?”
老何书记笑呵呵的说道:“家里儿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师傅:“嘿,那可恭喜何书记了。”
何书记笑呵呵的:“好,回头给你带红鸡蛋吃。”
去办公小楼的一路上碰见熟人,何书记都是笑着主动打招呼,那股从心底的高兴很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