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这毕竟是第一胎,杨三妹的经验足,要是没选择也就罢了,但是能选择的情况下,还是找个有经验的好一些。
  林彩蝶:“那我明天把活计都提前干完了,等娘来了也能轻快一点。”
  林彩凤就笑了:“你那不是太辛苦了。”
  林彩蝶:“这有啥,这点活还叫事吗。”
  林彩凤叹了一口气,说道:“咱娘做饭可没你做的好吃。”
  林彩蝶:“到时候我也过来帮忙,让咱爹也歇息几天。”
  林彩凤:“他能愿意吗,一天就是一天的钱。”
  林彩蝶:“有啥不愿意的,前天放网赶上了,卖了差不多有1000块,歇息几天也没啥。”
  林彩凤愣了一下,才带有一些兴奋的说道:“真的,捕到大鱼了吗,能卖这么多。”
  林彩蝶:“碰到鱼群了,不过胳膊拉网也拉肿了,这两天就在家里休息呢,这次估计得休息半个月才能缓过来。”
  林彩凤叹口气:“唉,在海上讨生活,就是这么不易。”
  渔民,没有谁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做渔民,在海上日晒风吹的,苦点累点还能坚持,但是危险性也大。
  哪年没有几个掉下去上不来的,或者遇到台风被吹翻的。
  命都是在老天爷手里。
  但是没有选择的时候,大家还是靠海吃海。
  所以渔民都敬妈祖,希望能得到庇佑。
  渔民也爱护渔船,这是生命的依托。
  只要有条件了,渔民都会换大船,一个是大船可以去远海,打的多,装的多,挣得也多。
  再者就是,大船抗风浪能力强,能够给渔民足够的安全。
  姐妹俩一个干活一个坐着在院子里聊天,家长里短的,难免就说道林彩蝶的事。
  林彩凤:“你这就退婚了?”
  林彩蝶:“那咋的,李家就是火坑,我不能明着往里跳啊。”
  林彩凤:“那你咋想的?”
  林彩蝶:“没想法,我就在家住着了。”
  林彩凤抓起手边的一颗豆子就扔了过去。
  “我说的是这个吗,我是说你的婚事,总不能不嫁人吧。”
  林彩蝶一点不着急:“我有手有脚的,自己都能养活自己,不嫁人也不怕。”
  林彩凤说气不气的:“我真是说不了你,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这么大主意了。”
  林彩蝶:“我没说不嫁人,但肯定是遇到合适的了,要是因为怕谁说或者名声面子的,随便找个嫁了,那我还不如不嫁呢。”
  林彩凤:“是,你有理,本来还想让你姐夫给你介绍一个呢,现在看,你未必同意。”
  林彩蝶:“可别,真的,先让我消停一段时间吧,这次李家这事,我都快上不来气了。”
  林彩凤:“那你还回去,要不就你伺候我月子吧,回村里肯定有人说。”
  林彩蝶:“说去呗,我又不在乎,只要不当着我面说。”
  她是真不在乎,活了两辈子的人了,这点事还能看不开?
  现在的林彩蝶只是珍惜亲人,然后多挣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只要钱有了,所有的风言风语都会消失。“笑贫不笑娼”不是段子。
  第30章 回乡了
  林彩蝶和二姐在一起,难得的说了很多话,自从林彩凤出嫁后,两人已经很少有机会这么聊天了。
  林彩凤心里也有种感觉,就是自己这个妹子,现在很有想法、很有主见。
  以前的林彩蝶都是听她和大姐的,现在自己说的,虽然看上去她也认真听,但是不像以前了。
  以前是完全当回事的样子,现在则是你说吧,我听着,但是做不做就是我的事了。
  林彩凤叹了口气,也就不想说啥了。
  林彩蝶待了三天,把海参都给二姐做了,一天一支的,倒叫何书记和何正阳觉得高兴之余也有些不好意思。
  海参不仅难找,还珍贵,三支海参也有快2斤了,将近30块钱。
  这东西是现在难得的比较高价的海产品了,主要是外国总统访华,上了国宴了,价格居高不下。
  林彩蝶在这的这三天,何家父子可算是舒服了。
  早上上班走了,中午、晚上回来饭做好了。
  尤其是林彩蝶的手艺好,做出来的饭好吃,大家吃的尤其满意。
  那话怎么讲,平时不吃也没啥,但是同样的东西,被做成美味,吃过后再吃原来的,多少会有些不适。
  在晚饭时,林彩蝶说明天回去的时候,何书记和何正阳都带着不解。
  林彩蝶:“那个,我毕竟没有照顾月子的经验,二姐这又是头胎,我怕有照顾不到的,让我娘过来照顾二姐,等过几天我再过来。”
  两个男人也不好说什么,为了何家的后代,林彩蝶已经想的很周到了。
  总不能为了口腹之欲而不顾及家里的下一代吧,虽然在他们看来,谁照顾林彩凤其实区别不大。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林彩蝶就准备回去前海村。
  何正阳拿了给岳父岳母的礼物,让林彩蝶捎回去,林彩凤也准备了不少。
  林彩蝶看到差不多能装一背篓的东西,连忙摇头:“不行啊,这么多东西我咋拿的回去。”
  其实她又感觉,自从有了海珠空间后,她的体质好像在慢慢变好。
  但是这要是突然间展现了不同, 怕熟悉的人看出来,所以直接推诿着不拿。
  林彩凤瞪了她一眼:“没让你这么拿,你姐夫送你回去,顺便把娘接来。”
  “啊,那姐夫不上班吗?”
  “昨天晚上特地去了校长家请了假,没事。”
  林彩蝶不说啥了,其实她也有些羡慕这年代的公职人员。
  虽然工资不多,但相比乡下大多数人,要强太多了。
  关键是稳定,请假也不扣钱,走出去也有面子。
  何正阳此时拿个小绳,把背篓绑在自行车上。
  何家是有自行车的。
  林彩凤一边帮着整理着东西一边说道:“你就是折腾。”
  其实她和林彩蝶都清楚,照顾月子和孩子,其实看看也会弄了,都是农家出来的,哪还需要多长时间。
  林彩蝶是想回去后丰富空间更方便。
  虽然乡里也有码头,也能下海,但是林彩凤这里毕竟离不开什么人,哪有那么多时间。
  “也就这两天,等到你生的时候我再过来,月子我跟娘学一下照顾你也行。”
  坐月子其实就是吃的好点,再就是尿布这些洗干净了,对她来说也不是啥难事。
  林彩凤:“行,到时候看看吧,你和娘谁都行。”
  何正阳那边弄好了,过来喊,林彩蝶就跟着一起回去了。
  这年代的自行车虽然不像七十年代那样稀少,但依然是牌面上的东西。
  林彩蝶坐在后座上,何正阳带着她往前海村而去。
  这年代也没有所谓的坐谁自行车就暧昧的那些说法,自行车少,谁家有急事搭个车借个车的都是很正常的。
  一路回到前海村,也用了差不多1个小时,这时候都是土路,要想达到后世的村村通的水泥板路,最少还要20年。
  想到这,林彩蝶心底就是一阵无力,这自行车虽说快一点,但是坐在后边长了屁股疼。
  到家里的时候,林卫国和杨三妹都在院子里,大姐家的小阿明也在。
  林卫国坐在竹櫈上,嘴里叼着烟卷,看着小阿明在那玩土,杨三妹在一边收拾渔网。
  看到两人回来,林父:“咋回来了?”
  何正阳笑着说道:“小蝶说没照顾过生小孩,说换娘去,我就送她回来,顺便接娘过去。”
  林卫国看了一眼后边的林彩蝶,照顾个孕妇都照顾不了。
  林彩蝶:“我就是怕小孩子刚出生那会,有些不敢上手,过了那两天就好了,到时候我再过去。”
  杨三妹一听,赶紧站起来:“那我得收拾一下。”
  何正阳笑呵呵的:“不着急,我今天请假了。”
  林卫国瞪了一眼林彩蝶:“还让你姐夫跟着请假。”
  何正阳边往下解背篓边说道:“没事,现在学校也不忙。”
  他带来的东西不少,一小布袋的面粉,看着有个五六斤,还有纸包的一大把的挂面,一包就是一斤,他也带了差不多10斤。
  这些在这年代都是好东西。
  剩下的都是一些零碎,像是面茶糕、糖球这些。
  林卫国有些责怪的说道:“回家来,还带这些干什么。”
  何正阳:“你们也不常上乡里,就买了带回来些。”
  林卫国少不得说道两句:“家里啥都不缺,买这些干啥。”
  虽然知道女婿家里条件好,但是老一辈人都是能省则省的。
  杨三妹收拾的很快,收拾完东西就跟着何正阳走了,还要早点赶到乡里的,不然中午都没人给做饭。
  等两人走了,林卫国才看着林彩蝶说道:“还寻思你会在乡里多待几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