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们跟我到这李家,受苦了。”
婢子往常得的赏赐不少,“奶奶,不……”
“拿着,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赵清仪语气坚定。
她本是名门望族的贵女,祖父是前任阁老,外祖孟氏一族虽是商贾并无官身,却也富可敌国,财力雄厚,而她的父亲如今在山西任正三品提刑按察使,按上辈子的记忆,父亲也将在李彻回京不久后升任内阁。
未出嫁前,赵清仪就是府里最受荣宠的嫡女,是这上京数一数二的贵女,就连她贴身伺候的两个丫头,日常穿戴堪比寻常商贾家的小姐。
而现今,她的丈夫李彻不过七品鹤山县县令,即便下月回京拜入翰林,依旧改变不了位卑的事实,连累她两个婢子守着七品官家下人的规矩,这不能穿那不能戴。
赵清仪头一回审视出她与李彻的差别,越发看不起上辈子的自己,那时她恪守礼教,遵从夫纲,平白委屈了二十年。
檀月俏月并未听出赵清仪话中的不妥之处,只当她是盼着大爷来日仕途顺遂,步步高升,她们能够鸡犬升天,过上从前那般优渥富贵的生活。
两个婢子抱着东西欢欢喜喜,准备侍奉赵清仪用膳,赵清仪想起婢子最初进来说的话,忽然开口,“表兄是否还未走远?”
檀月率先反应过来,“奴婢这就去追。”
“不必,既已走了,你晚些替我捎封书信便是。”
前世父亲的确在李彻回京当月升迁,所有人包括李家上下皆喜闻乐见,因为入了内阁,那便占据了权力中心,有一个阁老岳丈,何愁李彻将来不能平步青云?
可偏偏就在那一个月,在父亲母亲带着弟弟从山西回京的途中,一家三口路遇劫匪,尽数遇害,赵家长房一脉彻底断绝。
回想前世,她与父母弟弟见的最后一面,竟是她嫁给李彻那日,往后二十年里,她再没机会与家人相见,成了她心底毕生的痛。
如今重活一世,许是临近父母弟弟出事的日子,赵清仪总觉不安,她必须做些什么,尽量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顾不得用膳,赵清仪飞快到书案前修书一封,交给檀月,“你做事向来沉稳周到,这书信务必交到表兄手中,要他赶在下月之前送到山西,还有一事……”
她招手,檀月附耳过来。
赵清仪低语几句,就见檀月变了脸色,蹙眉,又渐渐舒展,最后竟隐隐带着喜色。
“奴婢这就去办!”
等人走了,俏月嘟着嘴,想抱怨自家奶奶偏心。
檀月稳重,她也不差啊。
赵清仪坐回八仙桌前等着用膳,俏月只得先过去布菜,半晌忍不住问,“奶奶,你让檀月去干什么好事了?”
“孟家世代皇商,与京中官宦人家多有来往,流通消息最是便利,我不过是让檀月交代表兄几句,让他在外头多帮我说些好话。”
具体什么好话赵清仪不提,只笑着安抚,“别急,总有用到你的时候。”
两个婢子性情不同,檀月稳重,俏月泼辣,各有优势,譬如明日,就少不了俏月出面。
赵清仪端起燕窝抿了一口,想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便觉通体舒泰。
“过去我多有不是,纵着婆母这不善管家之人理事,如今大爷就要回来了,在京中少不得要花钱打点关系,我手头没有银子,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望婆母能够理解我的一片好心,也好早些归还我的嫁妆。”
俏月不屑撇嘴,“那老虔婆到底小门小户出身,不善经营持家,过去李家那几分薄产全败她手里了,这三年来,若非奶奶嫁妆丰厚,李家可撑不起这座宅院。”
私下里,俏月这张嘴从不饶人,平日还有檀月拦着,眼下檀月出去了,她非要一吐为快。
赵清仪静静听着,没有斥责的意思。
俏月见状更是倒豆子般滔滔不绝。
“……瞧婢子这嘴,什么李家的宅院,如今这座宅院都是奶奶的陪嫁,当年李家如此落魄,仅留下外城一处逼仄狭小的四合院,拢共就三四间房,一家人几口人挤着住,连存养仆从的地方都没有。”
“要不是大夫人心疼您,在这内城府学胡同里置办一座三进宅子,哪儿有如今的李府?”
规模虽不如她们东城赵家,但对李彻这等七品小官而言,能勉强住进内城,毗邻府学,已是奢侈。
隔了一世,诸如这般的琐事赵清仪是记不清了,但从俏月嘴里,她也想起了许多过去不曾在意的事,越想越心惊,越想,越觉得脊背发凉。
李家,这是早就算计上她了,怪不得上辈子她掏空家底补贴夫家,最终也没得个好下场,这辈子,她可不想在这些不值当的人身上浪费一文钱。
要想脱身,讨回嫁妆与掌家权,是她必须迈出的一步,只是她身在内宅,有些事少不得外头推波助澜。
赵清仪心底有了谋算,在俏月的抱怨声中闲适地用完早膳,就打发她去把嫁妆单子找来。
三年里,婆母罗氏与小姑李素素在她这儿连吃带拿的,明日,全得给她吐出来,一分都不能少!
第2章 就从小姑房里开始
待檀月传完书信,主仆三人开始核对嫁妆单子。
从前赵清仪宽容大度,从不介意,幸而檀月这丫头多留了心眼,凡罗氏与李素素要走的东西,她悄悄记录在册,如今清点核对,倒不费什么功夫。
清点完毕后,赵清仪抚过那一长串的嫁妆单子,指尖还在发颤。
上辈子,她居然为李家付出了这么多,再回想她的结局,她只觉自己蠢透了。
很快,揽月阁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平静,只是这种平静,让琼华堂的李素素坐不住了。
“今儿个不是十五吗?东西呢?怎不见人送来?”
入夜时分,李素素对镜卸了钗环,不耐烦地问。
往常每月这个时候,两家送来的绫罗绸缎,珠宝首饰已经全在她屋里了,三年来一向如此。
边上伺候的丫鬟刚盯完揽月阁回来,讷讷道,“大奶奶她、她把东西收进自己的库房了……”
李素素蹭的站起身,“居然自己收了?两家都送了什么好东西,你可有瞧清楚?”
“奴婢看清了,与往常大差不大,唯一不同的是、是孟家少爷送了一条什么……什么霞影纱裙?”
丫鬟不懂,只尽可能复述出来,“奴婢隐约听大奶奶院里的丫头说、说那纱裙,价值百金……”
“百金?!”
李素素陡然拔高声调,瞪大了眼睛。
她还从未见过能值百金的纱裙,那一定是好东西。
李素素有种说不上来的嫉妒,随即恼怒,将手中银篦砸了出去。
“她明知哥哥就要回京,我和娘少不得交际,光是这几日,京中女眷给家里下的拜帖就不下十封,她有好东西不紧着我和娘亲先用,居然藏着掖着?”
“我们没有像样的头面首饰装点,传出去人人都要议论我们李家寒酸!”
丫鬟头埋得更低了。
李家本就寒酸,人尽皆知,和大奶奶有什么关系?真是日子久了,觉得大奶奶的好是理所当然了。
但实话总是让人难以接受,跟在李素素身边,她已经学会了少说话,或者,不说话。
李素素看着台面上的首饰,少是不少,美则美矣,却比不得赵清仪出嫁时的十里红妆,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成箱成箱的好东西,就给她这么点儿,打发叫花子呢。
李素素越想越气,“她就是存心的!看我明日不去闹她个天翻地覆!”
赵清仪出身再好,不也是李家妇,她的,自然就是李家的,是她和娘亲的。
赵清仪拿东西来“孝敬”,是本分。
翌日一早,李素素等不及用膳,便气冲冲直奔揽月阁去,穿过垂花门,透过镂空的影壁,一眼就瞧见了倚在支摘窗前的赵清仪。
李素素正要过去,檀月俏月从屋里出来,见到她似乎并不意外,双双福身,“姑奶奶。”
李素素的目光被两个婢子引去,上下打量。
两个婢子穿着相同的灰蓝短衣,下配素色棉布裙,一头银簪,耳垂上皆缀着花生大的银坠子。
她的目光掠过婢子的头面,再次落回她们的短衣上,那衣衫色泽素淡,却泛着泠泠的光泽,竟像是……丝绸?
李素素猛吸一口凉气,又下意识看了看自己,素绢窄袖衫配着水红棉布裙,发髻间只斜插一根银钗,别无他物。
赵清仪的婢子,穿得竟比她这个探花妹妹还要气派!
“两个下人,怎配穿这丝绸?”李素素作势过去撕扯。
婢子灵巧闪躲,对视一眼后,噗呲笑出了声。
李素素听出了,那是嘲笑,她愈发恼羞成怒,张牙舞爪,俏月不是个好欺负的,反手要与她扭打起来。
“俏月,不得无礼。”
清柔嗓音从支起的冰裂纹窗中传出。
婢子往常得的赏赐不少,“奶奶,不……”
“拿着,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赵清仪语气坚定。
她本是名门望族的贵女,祖父是前任阁老,外祖孟氏一族虽是商贾并无官身,却也富可敌国,财力雄厚,而她的父亲如今在山西任正三品提刑按察使,按上辈子的记忆,父亲也将在李彻回京不久后升任内阁。
未出嫁前,赵清仪就是府里最受荣宠的嫡女,是这上京数一数二的贵女,就连她贴身伺候的两个丫头,日常穿戴堪比寻常商贾家的小姐。
而现今,她的丈夫李彻不过七品鹤山县县令,即便下月回京拜入翰林,依旧改变不了位卑的事实,连累她两个婢子守着七品官家下人的规矩,这不能穿那不能戴。
赵清仪头一回审视出她与李彻的差别,越发看不起上辈子的自己,那时她恪守礼教,遵从夫纲,平白委屈了二十年。
檀月俏月并未听出赵清仪话中的不妥之处,只当她是盼着大爷来日仕途顺遂,步步高升,她们能够鸡犬升天,过上从前那般优渥富贵的生活。
两个婢子抱着东西欢欢喜喜,准备侍奉赵清仪用膳,赵清仪想起婢子最初进来说的话,忽然开口,“表兄是否还未走远?”
檀月率先反应过来,“奴婢这就去追。”
“不必,既已走了,你晚些替我捎封书信便是。”
前世父亲的确在李彻回京当月升迁,所有人包括李家上下皆喜闻乐见,因为入了内阁,那便占据了权力中心,有一个阁老岳丈,何愁李彻将来不能平步青云?
可偏偏就在那一个月,在父亲母亲带着弟弟从山西回京的途中,一家三口路遇劫匪,尽数遇害,赵家长房一脉彻底断绝。
回想前世,她与父母弟弟见的最后一面,竟是她嫁给李彻那日,往后二十年里,她再没机会与家人相见,成了她心底毕生的痛。
如今重活一世,许是临近父母弟弟出事的日子,赵清仪总觉不安,她必须做些什么,尽量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顾不得用膳,赵清仪飞快到书案前修书一封,交给檀月,“你做事向来沉稳周到,这书信务必交到表兄手中,要他赶在下月之前送到山西,还有一事……”
她招手,檀月附耳过来。
赵清仪低语几句,就见檀月变了脸色,蹙眉,又渐渐舒展,最后竟隐隐带着喜色。
“奴婢这就去办!”
等人走了,俏月嘟着嘴,想抱怨自家奶奶偏心。
檀月稳重,她也不差啊。
赵清仪坐回八仙桌前等着用膳,俏月只得先过去布菜,半晌忍不住问,“奶奶,你让檀月去干什么好事了?”
“孟家世代皇商,与京中官宦人家多有来往,流通消息最是便利,我不过是让檀月交代表兄几句,让他在外头多帮我说些好话。”
具体什么好话赵清仪不提,只笑着安抚,“别急,总有用到你的时候。”
两个婢子性情不同,檀月稳重,俏月泼辣,各有优势,譬如明日,就少不了俏月出面。
赵清仪端起燕窝抿了一口,想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便觉通体舒泰。
“过去我多有不是,纵着婆母这不善管家之人理事,如今大爷就要回来了,在京中少不得要花钱打点关系,我手头没有银子,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希望婆母能够理解我的一片好心,也好早些归还我的嫁妆。”
俏月不屑撇嘴,“那老虔婆到底小门小户出身,不善经营持家,过去李家那几分薄产全败她手里了,这三年来,若非奶奶嫁妆丰厚,李家可撑不起这座宅院。”
私下里,俏月这张嘴从不饶人,平日还有檀月拦着,眼下檀月出去了,她非要一吐为快。
赵清仪静静听着,没有斥责的意思。
俏月见状更是倒豆子般滔滔不绝。
“……瞧婢子这嘴,什么李家的宅院,如今这座宅院都是奶奶的陪嫁,当年李家如此落魄,仅留下外城一处逼仄狭小的四合院,拢共就三四间房,一家人几口人挤着住,连存养仆从的地方都没有。”
“要不是大夫人心疼您,在这内城府学胡同里置办一座三进宅子,哪儿有如今的李府?”
规模虽不如她们东城赵家,但对李彻这等七品小官而言,能勉强住进内城,毗邻府学,已是奢侈。
隔了一世,诸如这般的琐事赵清仪是记不清了,但从俏月嘴里,她也想起了许多过去不曾在意的事,越想越心惊,越想,越觉得脊背发凉。
李家,这是早就算计上她了,怪不得上辈子她掏空家底补贴夫家,最终也没得个好下场,这辈子,她可不想在这些不值当的人身上浪费一文钱。
要想脱身,讨回嫁妆与掌家权,是她必须迈出的一步,只是她身在内宅,有些事少不得外头推波助澜。
赵清仪心底有了谋算,在俏月的抱怨声中闲适地用完早膳,就打发她去把嫁妆单子找来。
三年里,婆母罗氏与小姑李素素在她这儿连吃带拿的,明日,全得给她吐出来,一分都不能少!
第2章 就从小姑房里开始
待檀月传完书信,主仆三人开始核对嫁妆单子。
从前赵清仪宽容大度,从不介意,幸而檀月这丫头多留了心眼,凡罗氏与李素素要走的东西,她悄悄记录在册,如今清点核对,倒不费什么功夫。
清点完毕后,赵清仪抚过那一长串的嫁妆单子,指尖还在发颤。
上辈子,她居然为李家付出了这么多,再回想她的结局,她只觉自己蠢透了。
很快,揽月阁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平静,只是这种平静,让琼华堂的李素素坐不住了。
“今儿个不是十五吗?东西呢?怎不见人送来?”
入夜时分,李素素对镜卸了钗环,不耐烦地问。
往常每月这个时候,两家送来的绫罗绸缎,珠宝首饰已经全在她屋里了,三年来一向如此。
边上伺候的丫鬟刚盯完揽月阁回来,讷讷道,“大奶奶她、她把东西收进自己的库房了……”
李素素蹭的站起身,“居然自己收了?两家都送了什么好东西,你可有瞧清楚?”
“奴婢看清了,与往常大差不大,唯一不同的是、是孟家少爷送了一条什么……什么霞影纱裙?”
丫鬟不懂,只尽可能复述出来,“奴婢隐约听大奶奶院里的丫头说、说那纱裙,价值百金……”
“百金?!”
李素素陡然拔高声调,瞪大了眼睛。
她还从未见过能值百金的纱裙,那一定是好东西。
李素素有种说不上来的嫉妒,随即恼怒,将手中银篦砸了出去。
“她明知哥哥就要回京,我和娘少不得交际,光是这几日,京中女眷给家里下的拜帖就不下十封,她有好东西不紧着我和娘亲先用,居然藏着掖着?”
“我们没有像样的头面首饰装点,传出去人人都要议论我们李家寒酸!”
丫鬟头埋得更低了。
李家本就寒酸,人尽皆知,和大奶奶有什么关系?真是日子久了,觉得大奶奶的好是理所当然了。
但实话总是让人难以接受,跟在李素素身边,她已经学会了少说话,或者,不说话。
李素素看着台面上的首饰,少是不少,美则美矣,却比不得赵清仪出嫁时的十里红妆,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成箱成箱的好东西,就给她这么点儿,打发叫花子呢。
李素素越想越气,“她就是存心的!看我明日不去闹她个天翻地覆!”
赵清仪出身再好,不也是李家妇,她的,自然就是李家的,是她和娘亲的。
赵清仪拿东西来“孝敬”,是本分。
翌日一早,李素素等不及用膳,便气冲冲直奔揽月阁去,穿过垂花门,透过镂空的影壁,一眼就瞧见了倚在支摘窗前的赵清仪。
李素素正要过去,檀月俏月从屋里出来,见到她似乎并不意外,双双福身,“姑奶奶。”
李素素的目光被两个婢子引去,上下打量。
两个婢子穿着相同的灰蓝短衣,下配素色棉布裙,一头银簪,耳垂上皆缀着花生大的银坠子。
她的目光掠过婢子的头面,再次落回她们的短衣上,那衣衫色泽素淡,却泛着泠泠的光泽,竟像是……丝绸?
李素素猛吸一口凉气,又下意识看了看自己,素绢窄袖衫配着水红棉布裙,发髻间只斜插一根银钗,别无他物。
赵清仪的婢子,穿得竟比她这个探花妹妹还要气派!
“两个下人,怎配穿这丝绸?”李素素作势过去撕扯。
婢子灵巧闪躲,对视一眼后,噗呲笑出了声。
李素素听出了,那是嘲笑,她愈发恼羞成怒,张牙舞爪,俏月不是个好欺负的,反手要与她扭打起来。
“俏月,不得无礼。”
清柔嗓音从支起的冰裂纹窗中传出。